汉麻又称工业大麻,素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汉麻全身是宝,用途非常广泛,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目前,全球以汉麻为原料开发的产品超过2.5万种,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我国为全球最大的汉麻种植国,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的50%,黑龙江省和云南省是国内具有合法种植汉麻的两个省份,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汉麻品种认定、种植面积、纤维产量及出口量第一大省。截至2019年底,黑龙江省汉麻种植面积超约30万亩,占全国的50%以上。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手工编织制作协会会长、哈尔滨市七彩莲花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晓梅提出,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依托省内的种植规模、产品开发以及哈尔滨市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文化情怀、时尚创意等基础和优势,抢占汉麻深加工产业制高点,用数字、创意、产业化发展,掌握汉麻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建设汉麻新型功能性材料生产加工基地,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汉麻文化之都。
孙晓梅委员建议:
制定规划政策。瞄准发展机遇,将汉麻产业列为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加以培育,哈尔滨争当全省的龙头。深入研究国内外汉麻产业发展趋势,吃透各级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谋划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实施步骤和发展重点,加快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
建议重点支持不存在法律政策障碍且技术成熟的汉麻纺织加工产业发展,以国际化视野、现代化理念、文化创意思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汉麻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构建汉麻全产业链。
设立汉麻产业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企业应势做大做强。打造集科技研发、精深加工、文化创意、商贸会展、论坛研讨、融合互促国际知名的汉麻文化之都。
培植汉麻时尚文化,用创意引领世界潮流。哈尔滨市的麻生产和麻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曾拥有亚洲最大的亚麻纺织厂,亚麻制品享誉世界、畅销全球,有着深厚的麻文化情怀,使得哈尔滨市再添“汉麻文化时尚之都”新名片成为可行和必然。
建议在哈尔滨市或黑河市举办“首届中国汉麻文化时尚节”,塑造汉麻文化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创意引领汉麻文化传播和影响,确立黑龙江省汉麻产业大省和汉麻文化时尚之都地位。
在“汉麻文化节”期间,举办会展、论坛、研讨、创意设计大赛、非遗技艺展示、时装周等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引进吸纳世界各地创意文化、时尚艺术等文化元素,让黑龙江省的传统麻文化赋予时尚创意内涵,打造独具魅力、引领时尚、享誉世界的汉麻文化之都。
同时,不断拓展汉麻文化之都的时尚维度,提升时尚水准,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汉麻学术研究中心、汉麻文化交流推广中心、汉麻制品深加工中心、汉麻产品品牌展示交易中心、流行趋势发布中心。
扶持龙头企业。仅哈尔滨市就有多家汉麻(亚麻)纤维制品及汉麻提取加工生产企业,包括以七彩莲花文化公司为代表的汉麻文化创意企业、以黑龙江惠美佳制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汉麻医药生产企业。
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集聚,建议在哈尔滨市新区加快建设汉麻产业园区,鼓励省内汉麻生产加工企业入区经营,支持亚麻生产企业向汉麻生产转型,形成汉麻上下游产业互补互促。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新区的创新能力、高效率、快速度和优服务,促进企业迅速成长。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汉麻加工企业、特别是创意之都深圳的企业入住哈尔滨新区汉麻产业园。坚持绿色、生态、低碳的发展理念,构建汉麻新型功能性材料绿色产业集群。用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提高产品附加值,改变黑龙江省80%汉麻纤维原料“原字号”低附加值外销的局面。
打造汉麻种植—科研—加工—创意—宣传—营销—推广全产业链条,将新区汉麻产业园建成黑龙江省汉麻产业的聚集区、示范区、先导区,积蓄产业发展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黑龙江省汉麻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知名企业和产品品牌,积极开拓国内外目标市场。
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加大科技研发。研判全球汉麻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升哈尔滨市汉麻科技整体实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加强与意大利、荷兰、法国、以色列等汉麻产业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引进汉麻科研、加工、文化创意、会展营销、非遗传承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引导黑龙江省大专院校、职业学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设汉麻加工技术培训等专业课程,鼓励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是完善行业组织。成立汉麻产业协会,搭建创业孵化、信贷融资、检验检测、信息咨询、技术培训、文化传播等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共谋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商贸会展、技术交流。密切与黑龙江省汉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协会组织的联系,促进汉麻产业快速发展和汉麻文化弘扬传播。
利用好发展机遇。疫情过后,新生活方式将提到新的高度。政策落实倒逼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战略新兴产业的机遇,新基建的机遇,城市群发展的机遇,创意之都建设的机遇,把这些机遇利用好。
打造精品,创新型设计、工厂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销售的实现,网上平台销售推进,加快全省创意文化衍生品向生活化、产业化发展,加大产业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有创意、有产业,才有未来,将文化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未来分开,将艺术领域和产业领域分清。利用数字化等科技手段赋能传统文化,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实现创新升级。(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