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a2
医药返回
人格障碍致死率高,医用大麻可以改善吗?
时间:2020-08-28      来源:汉麻博士      作者:汉麻博士

人格障碍往往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物质依赖、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障碍共病。由于人格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常有自伤、自杀、反社会冲动行为的产生,对个人以及社会都存在很大影响。美国人格障碍患病率约为1/10,澳大利亚约为1/15,英国约为1/20。

什么是人格障碍?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将人格障碍定义为明显偏离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且是泛化和缺乏弹性的,起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稳定,并导致个体的痛苦或损害。人格障碍是人格功能和人格特质存在损害,这种损害广泛而持久。

疾病类型

人格障碍类型大致分为6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及分裂型人格障碍。这6种人格障碍类型所不能描述的部分,可用特定特质型人格障碍(PD-TS)评估。

形成因素

人格障碍的病因学因素涉及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体本身因素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童年期虐待经历及早期不良的亲子依恋模式是人格障碍的高风险因素。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与早期分离和丧失、混乱或不良的亲子关系、言语和情绪虐待、躯体和性虐待、躯体和情绪忽视有关。

临床表现

1.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持久偏离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范围,情绪不稳、自制力差、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

4.情感和行为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

5.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

6.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后果,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人格障碍究竟有多可怕?

日前,美国McLean医院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公开发表研究结果,介绍了290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和72名其他人格障碍患者,在24年(每两年评估一次)当中长期随访对照情况:

1、两组人群在随访期内因自杀或其他原因死亡的比例;

2、探讨BPD患者自杀或其他原因死亡的预测因素;

3、BPD康复与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

上图为BPD组(蓝)与对照组(橙)累积自杀死亡情况,两组患者自杀死亡率分别是5.9%和1.4%,最常见的自杀方式为药物过量及自缢。

上图为BPD组(蓝)与对照组(橙)因其他原因过早死亡的情况,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4.0%和5.5%,两组最常见的早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与物质使用相关的并发症、癌症及意外事故等。

数据显示:

3%-10%BPD患者最终死于自杀,占总人群自杀死亡总数9%-33%;

不同样本中,46%–92%BPD患者曾至少一次自杀未遂;

BPD组自杀死亡的16名患者中,有14人始终未能从BPD中康复;

因其他原因过早死亡的24名患者中,有21人始终未能从BPD中康复。

而这样可怕的数据还有很多:

爱尔兰外科医学院研究人员针对3626名在1975年和1976年出生的芬兰人进行长期研究,于2005年大约30岁时接受心理评估,其中有40名研究对象确诊患有人格障碍。

据美国医疗部门数据汇总,在初级门诊中检测出的边缘人格障碍平均患病率为1.6%,预计总体可达5.9%,精神类专业门诊患者有10%检测出患有边缘人格障碍,住院病人患病率为20%。

人格障碍常伴随其他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等。伦敦大学研究数据表明,约有59%抑郁症患者合并有一种或两种人格障碍;约31.7%抑郁症患者合并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瑞典心理学家针对36788名强迫症患者进行约谈,其中,11.68%患者自杀未遂,1.48%在约谈期间选择了自杀,女性患者自杀率高达30.3%。

人格障碍能治吗?

对于人格障碍而言,药物被认为只是辅助性的而非基本治疗选择。心理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心理动力学疗法也常常被采用。这些治疗方法的宗旨都是在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基础上促进人格障碍患者用辩证视角看待生活当中的负性事件,使用澄清和对峙的技巧帮助患者找到改善现状的方法。

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因为人格障碍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加大了人格障碍治疗的难度,未来需要我们积极的探索人格障碍的治疗手段。

“ 医用大麻是一种选择吗?

2018年,特拉维夫博士进行研究表明,医用大麻能够通过人体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人脑神经进行保护,内源性大麻素有助于调节和维持人体平衡,如新陈代谢、免疫反应、食欲、记忆力等。能够帮助人格障碍患者放松,缓解抑郁症、焦虑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从而降低患有人格障碍的风险。

目前,在人体某些类型神经元发现大麻素受体CB1,中枢神经系统抗炎细胞中发现了大麻素受体CB2,在下丘脑,小脑和海马体中发现了第三种大麻素受体TRPV1,这三种大麻素受体能够刺激血脑屏障,保护大脑神经元,防止毒素堆积导致的脑细胞死亡,从而预防精神类疾病的发生。

减少炎症

医用大麻具有神经保护性,是一种防止受压力损伤而引发大脑炎症的有效抗氧化剂,有效减少大脑肿胀,特别是神经性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有积极效果,减少脑部炎症诱发的人格障碍疾病。

神经保护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大脑自我修复的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治疗性大麻素可以为人格障碍患者在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损伤提供保护。

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中发表研究声明,针对88位患有人格障碍的患者进行了两组医用大麻对照实验。在时长为6个星期的实验过程中,一组患者接受了1000mg大麻二酚CBD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研究人员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了测量,发现服用CBD的患者精神状态得到改善,生活状态更加松弛,心情上似乎较为愉悦。首席研究员菲利普·麦奎尔Philip McGuire博士表示,CBD能够作为对抗精神类疾病的新型药物,临床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卡尔加里大学大脑研究所Matthew Hill博士在《自然》杂志中发表观点:“医用大麻作为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当代医学可借鉴的,在针对282名人格障碍患者的4000余条汇总信息中,有54%患者认为医用大麻能够改善他们的人格障碍缺陷,23%患者愿意尝试医用大麻。




Hma11
                          返回首页|关于我们|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黑ICP备13000956号-1
Hma12
Hm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