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与葛麻纤维
葛〔拉丁学名: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豆科,葛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圆柱状,叶互生,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7-8月开花,8-10月结果。中国南北各地,除新疆、青海及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亦有分布。葛的茎皮纤维供织布和造纸用。古代应用甚广,葛衣、葛巾均为平民服饰,葛纸、葛绳应用亦久。茎皮纤维可柠成绳索。中国新石器时代使用这种植物的纤维作纺织原料。
葛衣
葛衣就是葛布制作的衣服,多在夏季穿戴。粗布葛衣叫“綌”,细布葛衣称“絺”。新石器时代已出现葛衣葛布的织造。汉代生产的郁林葛布,避贡朝廷,以至京城“榜人皆着郁林布”,唐乾封元年(666年)郁林布称为“郁林葛”,被列为贡品,延续一千余年。 云南双江邦丙布朗山的布朗人至今保留着“葛布”这种古老的手工工艺织衣服、织挎包、织线毯。日本神道教的御衣仍使用古传的挂川、大井川葛布。
制作葛衣的日本大井川葛布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史记·太史公自序》:“夏日葛衣,冬日鹿裘。” 唐 韩翃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 宋 陆游 《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溼芒履。”简单来说就是夏天穿的衣服。
葛麻文化溯源
传说葛天氏发明、传授用葛的茎皮纤维编织生活、生产用品的技能,如搓经纺绳、编制葛履、纺织葛布等。粗葛布叫“綌”,细葛布称“絺”,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遮羞蔽体,告别蛮荒,步入文明。
《说文解字》曰:“葛,絺綌草也。”
《本草纲目》:葛“取治可作絺綌。”
《诗经·周南》:“葛之覃兮。”
《传》曰:“葛所以为絺綌。”
《周礼·地官掌葛疏》:“以时征絺綌之材。”
《说苑》:“绵绵之葛,在于旷野,良工得之,以为絺綌。”这些文献说明用葛纺织由来已久。
传世文物有孔府旧藏明代本色葛袍。衣长126厘米,两袖通长230厘米,袖口宽30厘米,袖宽58厘米,袖根宽44厘米,下摆宽140厘米,腰宽55厘米。
孔府旧藏明代本色葛袍
相传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唯亭境内草鞋山一带就有原始居民从事葛布纺织物生产。1973年,从草鞋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葛布残片,是国内最早的纺织品实物,其织造技术相当先进。据《越绝书》载,春秋末期,越王句践“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周朝时,朝廷在中央设立“掌葛”官职,负责征收和掌管葛麻类纺织原材料,并有了“山农”之葛(织葛布)和“泽农”之葛(供食用)的区分。明清至民国时期,农村家庭皆纺织葛布、土布,部分家庭有木制纺纱机、织布机。以木织布机织布,手工缝衣服和被、帐。绸缎贵重,一般百姓穿不起,穿土布,有葛布、麻布、棉布、绸布等,即以葛、麻、棉的纤维组成的粗布。清末,葛、麻纤维才退出衣料之用。
至今,布朗族的服装纺织原料仍然有苎麻和葛线麻等。特别是双江邦丙布朗山布朗族妇女善织“葛布”远近闻名。正如《旧唐书·南平僚》所记:“妇人模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曰‘通裙’”。宋《溪蛮丛笑》记:“裙幅两头缝断,自足而入,阑斑厚重,下一段纯以红,盛暑不去,去则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