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龙江自强不息!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过去,70年来,龙江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满载荣光的“共和国长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从昔日人迹罕至、泡泽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大粮仓”……广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劳质朴的龙江儿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奋进,谱写了昂扬向上的时代篇章,与共和国同频共振,高歌猛进。
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画像。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到来之即,东北网启动了“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三支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誓师出击,在这个分外凉爽的北国盛夏,走向正生机勃发的黑土地。我们将牢记新时期媒体的初心与使命,增强脚力、眼力,用脚步去丈量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长年轮,用镜头和笔端去感知时代的体温,触摸发展的脉动;我们将发挥媒体融合的威力,增强脑力、笔力,用全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抚今追昔,用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数据展现沧桑巨变,描画龙江人史诗般波澜壮阔的画卷;我们将带着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寻和发掘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动实践,那一定是鼓点铿锵,荡气回肠!
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发,是为了不忘昨天,无愧今天,更是为了无限美好的明天。我们将挥洒激情和汗水,浓墨重彩讴歌这片热土,为龙江加油!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东北网10月24日讯 (记者庄园 王原龙 马悦) 在孙吴县沿江乡的一处汉麻种植基地,合作社社员们正在忙着将一人高的汉麻收割打捆,一辆辆满载着汉麻的大货车整装待发,每个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几个月后,这一批汉麻将被来自浙江金华的汉麻加工企业收购。这是近日东北网“走龙江大地看今昔巨变”报道组走进孙吴县时看到的景象。
1990年孙吴县西兴乡平度村开展新农村建设。 孙吴县委宣传部 提供
原孙吴县亚麻原料厂。 孙吴县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我们合作社共种植了4000亩的汉麻,虽然受到天气影响,但收成好的地块每亩仍能出产汉麻6吨左右,价格走势也非常好,明年我们可能还会增加种植汉麻的面积。”孙吴县哈屯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跃龙告诉记者。
王跃龙回忆,过去农民都是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近些年,政府出台多项利好政策,发展特色、优质、高效现代农业。他们由214户农户组建了合作社,通过土地连片种植,搞规模经营,合作社效益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去年,合作社仅汉麻收益大约就有400余万元,帮助许多贫困户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孙吴地处北纬49度,属高纬寒地,跨四五六积温带,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独特,适合汉麻日晒夜露的成长习性。汉麻分裂度和麻束断裂比强度高、麻束纤维强力高、纤维素含量高,木质素含量低,明显高于国家标准1~1.5倍,被业界称为“寒地工业大麻”“丝绒麻”。孙吴县上世纪就有几十年种植亚麻的历史,亚麻种植和粗加工规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一度占有全国市场很大份额。从2012年开始,全县试种汉麻500亩,到2017年发展到10万亩左右,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13.2万亩,成为全国种植汉麻面积最大的县份。
汉麻收割 。
农民们正在田里打捆丰收汉麻。
据孙吴县政府副县长徐永新介绍,今年,孙吴县依托独有的区位优势、物候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路,推进以汉麻产业为主,大果沙棘、食品大豆、安格斯肉牛产业为辅的县域产业发展,推动优势资源转化为振兴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作为省级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级重点公益林建设示范区,孙吴县还先后被中国经济林协会、中国麻纺织协会和中国特产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大果沙棘之乡”“中国汉麻之乡”和“中国安格斯肉牛之乡”称号。
未来几年,孙吴县将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振兴和兴边富民机遇,坚持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建设全产业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抓好“一主三辅”、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旅贸物流产业、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建设、深化改革、民生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十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