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吃艾草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习俗,“苎麻青团”也叫苎麻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苎麻粿被当做饱腹的主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食物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每年的四月到八月,在潮州的农村,一种叫苎麻的灌木植物长得非常茂盛,郁郁葱葱的苎麻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营养丰富。岁月流转,山间野菜变为舌尖美食,深谙此道美食制作的当地人在田间地头挑选苎麻叶来做“苎麻粿”。
“要挑选叶子嫩一点的,这样做出来的口感好。”苎麻叶表面粗糙,贴伏着短糙毛,制作前需用手反复揉搓洗净,再用开水浸泡30分钟,将淡黄色的杂质清除。
苎麻叶洗干净后,再切细剁碎,放入干净的盆里,和洗干净的稻米一起,放入石臼舂烂成浅绿色的米粉,加水和少量盐揉成光滑的面胚。
墨绿色的面胚揉捏好后,揪下一小块面团压成小饼状,放入鼎中用油炸熟,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
也有的把这些面胚捏成条索状,放在滚水中直接煮熟,加点配料就可以吃了,不过味道没有炸的香。
听说客家人也喜欢吃“苎麻粿”。他们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和井水于石臼捣烂、粘合,形成青翠欲滴的粄团,然后把粄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这些小而精细的苎麻粿均匀的摆放在竹蒸笼里,用大火蒸。15分钟后,随着蒸汽慢慢浸入,苎麻粿颜色加深,变得润滑,苎麻叶在此时也重新释放出野菜的清香。
还有,在江西鹰潭一带有7月半用苎麻叶子和米粉一起做成包子的习俗。当地人常吃苎叶做的“苎麻粿”,能耐饥渴、长力气,除皮肤疾患,强身健骨,是老少咸宜的天然食品,所以那时的人很少看到三高症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