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a2
行业资讯返回
黑龙江垦区努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时间:2018-12-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中国·汉麻谷

伴着农垦改革的步伐,北大荒不负众望,“农业领域航母”根基一步步打牢。

——垦区土地资源富集,耕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备,劳动力职业化程度、机械化水平、科技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之首,粮食商品率达9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450亿斤。

——垦区坚持种养加销一体、农林牧渔结合,围绕米、面、油、乳、薯、种等产业打造了一批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内部消化、协调周转能力,产业体系健全……

“大布局”引领

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

为了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垦区按照“调减玉米、稳定水稻、增加大豆杂粮、扩大饲草果蔬”的思路,根据市场需求,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优品质,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向深入。

在水稻种植上,垦区稳定松嫩、三江平原局场优质绿色水稻生产,依托大中型灌区适度扩大地表水灌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今年,二道河农场种植优质、特色、订单水稻20余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40%。其中,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3000亩、种养结合面积达1000亩,积极推进建设生态节水高标准农田。

围绕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垦区继续调减第四、第五积温带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扩大高蛋白食用大豆、薯类种植面积,高标准落实马铃薯种植计划,扎实推进脱毒种薯统一供种。引导中西部局场发展高粱、芸豆、谷子等杂粮杂豆种植。

今年,七星泡农场酒用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到7.5万亩,全面积实现订单种植。农场还引进新的大豆专品种,仅超高蛋白大豆(蛋白含量达45.49%)“蒙豆36”就种植3万亩。九三管理局在发展专品种种植上,扩大适宜不同区位、不同积温和各种企业不同产品需求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完善专品种大豆品系,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销的原则,着力打造“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基地”。

今年,二龙山农场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种植汉麻、杂豆、白瓜子、南瓜等特色作物,为职工增收开辟了新渠道。第八管理区职工组成种植联合体,推广种植白芥子开拓中草药市场;第一管理区职工瞄准粗粮的市场环境,引进种植食用南瓜450亩,总产值近10万元。全场白芸豆种植4624亩,成为农场在特色种植上的“拳头产业”。

“大机械”助力

农业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

2010年,垦区就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目前,垦区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100%,创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16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15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12个,示范带动了垦区农业生产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全方位“四全”标准化,农业标准化覆盖率国内领先。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得益于垦区现代农机事业的发展。

在七星农场,200马力以上旱田农机100%实现卫星导航作业,通过位置参数设定,农机行驶的线路轨迹准确可控。依靠物联网技术,农机上与卫星相连的传感器发出精确指令,农机操作精度可精确到厘米。这不仅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缩短了作业周期。

截至2017年,垦区每万亩耕地拥有大型拖拉机6.7台、大中型收获机5台、高性能水稻插秧机13台。垦区农业机械总动力985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4%。

有了大机械助力,垦区粮食作物从整地、育苗、播种、管理到收获各个环节,都体现出高效率、高标准、快节奏,播种、插秧只需7至10天,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可全部播在高产期。收获作业在10至15天完成,秋整地、起垄作业在15至20天即可全部完成。

“大科技”支撑

现代化大农业提档升级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

垦区依托农垦科学院、八一农垦大学等科研院所,大力推广水稻钵苗机插、侧深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免耕等新技术,继续开展水稻振捣提浆、坡岗地旱直播滴灌(喷灌)、旱平垄作双侧双深等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快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我省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在建三江管理局已经开展了6年多。今年5月7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办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技术集成示范活动现场会在创业农场召开,为下一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全国推广,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大兴农场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做文章,运用量子农业技术种植水稻,不断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水稻量子种植技术通过添加专用的量子模块和生物菌肥,促使传统农业产品摆脱农药化肥的依赖和自然环境的束缚,降低农药重金属的残留,增强适口性,每亩可增产5%至15%左右。

“大生态”循环

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垦区坚持绿色发展方向,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逐步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力争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融合、互促互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垦区落实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面积1000多万亩。2017年,绥棱农场缩减化肥、农药、除草剂等使用量138吨,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0万亩,占全场耕地面积的95%。今年,农场大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用水乳剂替代乳油、合理轮替使用农药、延缓抗性产生等方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

在推进农业环境治理上,垦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搞好农药残液、包装物回收集中处理,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加工示范点建设,控制和杜绝白色污染。

垦区继续实施黑土保护工程,落实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112.7万亩,高标准实施北安、九三管理局60万亩耕地轮作补贴试点项目。绥滨农场在不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休耕2800亩水田地,轮作6870余亩旱田地,在休耕地种植了绿肥作物油菜、向日葵,让农业生产环境“美”起来,让土地“肥”起来,实现了土地耕种的良性循环。


Hma11
                          返回首页|关于我们|网站声明|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黑龙江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黑ICP备13000956号-1
Hma12
Hm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