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日报6月21日讯 一场春雨过后,走进逊克县奇克镇祥泰现代农机合作社,田间地头萦绕着馨甜的泥土清香,绽放点点翠绿,肥沃的黑土地又开始了新生命的孕育。再过几个月,这里种植的绿色有机作物将销往全国各地,走上万千百姓餐桌。
谈起农作物如此畅销的秘诀,合作社理事长何亮说,今年合作社经营了1.5万亩耕地,在种植过程中严格生产标准,春耕化肥用量较往年减少30%,减少部分用有机肥替代。虽然用有机肥增加了成本,但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这是我们今后农业发展方向。目前合作社已与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签订意向订单。
为适应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我市提出在全域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让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标准,不仅符合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市场变化和人们消费需求,更有利于抢占先机占领高端市场,通过农产品绿色增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标已然明确,行动自当加快。为早日实现这一宏伟愿景,我市把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作为“一号工程”强力推进。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铺开”的总体安排,2018年,我市将总结完善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绿色生产质量管理机制、产加销融合的新生产模式、支持发展的政策保障,引领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计划推进北安市东胜乡、嫩江县前进镇等7个整乡推进试点和嫩江县四十里河林场、嫩江县沃德利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6个示范试点。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将试点任务落实到306个生产主体、示范面积450万亩以上。落实绿色标准养殖规模商品猪7500头、存栏肉牛2099头、存栏马180匹、中药1万亩。
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示范园更是创新区,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市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的实验区。仅以逊克县为例,今年这个县就全力推进农业“三减”技术、耕地轮作制度试点、智慧农业、秸秆还田等工作,建立食用高蛋白大豆、强筋小麦、高赖氨酸玉米、江水稻、林下产品、有机蔬菜等绿色有机功能性农产品基地7个,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到60万亩。为此,我市以“互联网+农业”绿色高标准示范基地为依托,通过主体培育,统一标准,强化监管,推进示范区建设。依托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多个“互联网+农业”绿色高标准示范基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质量和竞争力,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下,一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7.7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增加值3.8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规范的制度,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可靠保障。我市编制了《黑河市绿色食品生产准则、栽培模式及操作规程》等,构建绿色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严格禁用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等种衣剂拌种,推广降低喷液量、降低除草剂药量、加植物油型喷雾助剂的“两降一加”农药喷施技术,完成了美国Teejet喷头更换。试点乡镇已采集土壤样本190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1500份,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
为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我市大力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雷行动”等专项行动。整合黑河市本级农委、市场监管局、粮食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黑河市绿色有机农产品检测中心,应用现代二维码信息技术对种植业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进行全程质量管控。目前,全市进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经营主体96家,追溯面积达81.8万亩。同时,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围绕绿色有机功能性优化种植结构,推动非转基因大豆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功能性、专用食品大豆。全市功能性、专用品种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其中食用高蛋白大豆达到100万亩,超早熟大豆达到50万亩,有机大豆达到6.5万亩,大豆产量占全省1/5、全国1/7。大力发展强筋小麦专用品种,建设汉麻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万亩和10万亩。进一步扩大蔬菜、鲜食玉米、饲草饲料等绿色特色高效作物种植面积,把畜牧业作为拉长“食尾”、做大“工尾”,实现“粮变肉”“草变乳”的中轴产业来抓,大力发展高品质畜牧业。高度重视科技对发展绿色农业、质量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建立大豆、汉麻两家院士工作站和安格斯肉牛养殖、黑河马繁育两个专家工作站,多点发力创建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为实现全域农业绿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