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麻文化渊源的十年,中国麻文化也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不断演绎。亚麻以低调从容的身姿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阶层生活。无论是低调的奢华,还是平凡的优雅,她的气质和品质足以征服一切设计师对于健康和美融为一体的任何幻想。细数她的品质:天然、低碳、吸湿、抗菌、舒适、耐热、环保、防紫外线……
麻历史价值:国纺源头,万年衣祖麻,起源于中国,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称。考古史表明,世界服饰文明源于东方,源于中国。麻文化作为东方服饰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中国至少经历了一万多年的历史,麻的发现运用居天然纤维(麻丝毛棉)之首创。根据湖南彭头山遗址、大溪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西安半坡遗址、河南裴李岗遗址、舞阳贾湖遗址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石锥、石纺轮、陶纺轮、骨锥、骨梭,骨针、麻织布片及大量陶片上的麻织物印痕等实物考证,麻织物的源头至少可追溯到一万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旧时器时代晚期。据考证,麻的使用比丝绸至少早了5千年,比毛至少早了 6千年,比棉至少早了9千年。
根据湖南彭头山、大溪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江苏吴江遗址、甘肃大何庄和秦魏家遗址,出土的麻织物,每平方厘米经纬线都达到了10根以上,有的纬线甚至达到了每厘米26-28根,并且有了较为复杂的平纹、各式斜纹织法、罗式绞纽织法、环绕混合织法等工艺,表明6千多年前麻纺织工艺已经诞生。
至5千年前炎帝、黄帝时代,社会进步到了一个空前的文明时代,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社会分工,以麻纺织为代表的纺织规模形成,全面带动了丝织工艺发展,服饰衣着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在许多的历史文献中都有了记载:
《商子·画策》:“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
《路史·后记》:“神农……,教之麻桑,以为布帛……治麻为布,以作衣裳……女当年而不织,则当其寒。”
《淮南子·汜论训》:“伯余(黄帝)之初作衣也,谈麻索缕,手经指挂,其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
《史记·五帝本记》:“黄帝之妃嫘祖,养蚕制丝,以作裳。”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坤’,乾坤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
至2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麻纺织技术已达到一个成熟时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麻织精品和那件稀世珍宝“素色蝉衣”的精美饰边,已成为麻纺织工艺发展的一个历史里程碑,为数千年麻纺织精品成为豪门官宦、宫庭显贵供品找到了实物证据。《说文.郑玄注》“麻衣,深衣,诸侯之朝,朝夕则深衣也。”湖南民谣“君山茶,莨山麻,年年朝供到京华”。也就在西汉这个时期,麻织精品与丝织精品沿“丝绸之路”进入中东、地中海、欧洲各国,继而走向世界各地。
我们的先祖发现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麻文化的无与伦比的服饰文明,造福人类社会,功垂千秋万代。一部中华麻文化史,无愧于“国纺源头,万年衣祖”的盛誉。
发祥地“中国麻业名城”益阳市,是中华民族实现炎黄大联合的人文圣地,这里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与炎帝实现结盟的熊湘山,这里有中国农耕文明起源标志之一的桃花江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有春秋战国时代杨越蛮楚麻纺织规模的历史圣迹,这里比邻着著名的西洞庭湖彭头山、城头山、大溪文化遗址……,这里是中国麻文化的源头、哺育着成长的源头。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亚麻产业,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国内几大产区,纺织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北方和江浙一带。改革开放以来,江南之乡---江苏吴江市震泽镇,大力弘扬亚麻文化,伴随着大国崛起的势头一跃成为“中国亚麻绢纺名镇”、“中国麻纺集群产业基地”,在亚麻文化中脱颖而出。来自亚麻之乡---江苏吴江市震泽镇,历经二十余载孕育出国内亚麻行业的领跑者新申集团。二十多年来,新申集团立足企业优势资源:采自法国比利时顶级原料,融汇意大利时尚审美元素,传承欧洲国际先进麻纺技术,遵循严苛的国际化标准,推出了适合于国人的亚麻面料品牌——新申亚麻。无论是ISO认证,还是“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亚麻十强企业”、“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企业”等一系列殊荣,成就着亚麻家族的中国崛起的印迹。怀着一种“普世”的亚麻情愫,“新申亚麻”推动着亚麻文明深入群众,润物细无声地悄然走进国人的健康生活。
从亚麻原料引进到全方位的运用开发,新申集团坚持“让世界亚麻更精彩”的百年企业愿景,立足高精尖的领先工艺的基础上,彻底打破从纤维——面料——服饰——家纺的单线思维,充分钻研亚麻优良品质中的健康元素,发掘亚麻潜在的新活力,将其进行高度提炼和深加工,从最初的原料,到全方位的广泛运用,衣食住行,全方位地融入亚麻的透气、吸汗、除菌等优良品质的以亚麻载体的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的麻文化在源远流长,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在麻文化发展的同时让亚麻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去。